家長要充滿興趣地“聽”

本文Tag標簽:家庭教育??

  很多家長還記得孩子第一天上學回來時的情景,他們放學后就一直站在你的身后饒有興致地說起學校里這一天發(fā)生的事情。誰誰被老師批評了,誰吃飯弄到了地上……一些芝麻綠豆的事情好像在他們的嘴里是那么的津津有味。

  然而,令人遺憾的是,很多父母總覺得聽孩子說話是一件無聊的事情,甚至是在浪費自己休息的時間。父母總是顯出一副不耐煩的樣子,一邊手里不停地翻動著報紙,一邊咿咿呀呀地回應著孩子的話,沒有給孩子展示出任何一點感興趣的跡象。

  殊不知,孩子們的這種訴說需求,是孩子向父母敞開心靈大門的先兆。如果總是冷淡處理,很有可能為以后同孩子的溝通埋下障礙。

  “媽媽,我……”10歲的姍姍放學回來,一臉沮喪和不開心的樣子。 “怎么啦?寶貝,沒事,好好說,別著急。”媽媽關切地看著女兒,把她摟在懷里。“今天放學,跟貝貝約好一起回家,可放學后根本沒見到她的影子。我自己在學校里等了她好久,最后,學校都沒人了,我才一個人回來。”女兒滿臉委屈,甚至有點哽咽。

  這個時候媽媽微笑地摸著孩子的頭說: “哦,她可能忘記了,或者臨時有事,明天到學校問問她,把事情說清楚就行了,別總是心里想著這件事情。”

  “但是她不該忘記我們的約定,讓我傻傻地等了這么長時間,我真?zhèn)模?rdquo;媽媽這時語重心長地對女兒說: “好孩子,每個人都會犯錯誤,對于別人無意間的錯誤,我們應該有顆寬容的心去包容,這樣,朋友關系才能持久……”

  正在這時,電話鈴聲響起,媽媽拿起聽筒。 “是貝貝打來的,她問你回來沒有,向你道歉。”女兒接過話筒說: “貝貝,沒關系,我們還是好朋友!”

  父母對孩子想說的話表示出很大的興趣和十分認真的態(tài)度,這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親近感。相反,如果當孩子向家長傾訴時,聽到的話總是“這點破事你說過幾遍了?”“這點小事,你自己解決!”……孩子“說”的欲望全被打消了。

  其實,做父母的關心孩子,不僅僅要關心他的吃住、學習,更要關心他的感受、見解、需求等。這些內在的東西對孩子的成長更為重要。

  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,父母可多通過面部表情、身體姿態(tài)與孩子靠近,如:一邊聽著孩子講話,一邊深深地點頭說“是嗎”表示關注,這樣就可以向孩子表明“你說的我都明白了”的意思,這種被關注感不僅讓孩子有繼續(xù)說的愿望,也讓孩子有種被尊重的感覺,這些對孩子來說很重要。

  如果你總是陰沉著臉,保持沉默,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,這會讓孩子很失望。慢慢地,他就會養(yǎng)成對什么事都漠不關心的壞毛病。那些在課堂上發(fā)呆、不愛發(fā)言的孩子,他們幼年時很可能就是因為缺少好的聽眾。

  父母對孩子所講的事情表現出興趣,那么話題自然而然就有趣起來了。孩子一旦認為自己講的話被父母接受了,就會對說話產生自信,從而更激發(fā)他以后多說、多講,也就會永遠和父母快樂地交流下去。
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回答您!